本报讯(记者 田芳)昨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江再红乐开了怀,她站在长沙市开福湘绣研究所大师楼前,看着30张年轻的面孔渐次走下车,加入自己的湘绣团队。江再红说:“她们的到来为我们解决了绣工青黄不接的问题,为我们的湘绣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这30位年轻人都是湖南工艺美术学院湘绣班的应届毕业生,由开福湘绣研究所委托培养。当天,从学校毕业的她们,正式成为研究所的“绣女”,投身湘绣产业。
李双玲来自浏阳,她告诉记者:“我们在学校里系统学习了设计、绘画、刺绣等课程,希望把这些知识有效运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她此前一直在开福湘绣研究所实习,对于坐落在沙坪小镇的湘绣生产基地,李双玲赞不绝口。“这里是城郊,环境很好,而且我和同学一起上班,彼此都很熟悉,相信会开心地一起工作。”
据江再红介绍,此次迎来的30位绣女,均由开福湘绣研究所委托培养,“她们在学校期间,研究所设立了专门的奖学金,支持她们学习湘绣。”看着她们学成“出嫁”,江再红特别欣慰,“学湘绣的人越来越少,她们来之前,我们研究所的绣工,最年轻的也有40岁了,听说以后要和这些小姑娘一起上班,我们的员工都笑得合不拢嘴。”
为了培养湘绣人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已连续开设3批次“订单式”湘绣班。此前两批毕业生已相继进入湖南湘绣城等单位工作。这种订单式培养,已为湘绣行业输送100多名年轻的绣男秀女,有效缓解了湘绣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