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在长沙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湖南日报》连续发表多篇署名“浏阳河”的评论文章,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12月5日发表的题为《聚势而上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文章,从湖南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时”与“势”入手,对湖南如何因时而动、聚势而上,用好用足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进行了论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而创新的精神特质,与湖湘精神有着诸多相合之处:湖湘精神中从来不乏砥砺探索的气质,即屈子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不乏豪迈之气,如古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在三湘四水的土地上更不乏济济人才,即所谓“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下求索,讲求的是穷根究底之气,三户亡秦,讲求的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义,斯才为盛,讲求的是人在一切事业中的主观能动性。
正如邵阳人魏源所言,“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如果把“法”换成“技”,这段话的意思同样成立,所以,求索的过程其实也是探索兴利除弊之“法”的过程,也是探索更新换代之“技”的过程,也即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绝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既要有穷根究底之气,又要有誓不罢休的坚持,更要有坚持穷根究底的创新型人才。
湖南从不缺乏对既定目标穷根究底、一以贯之的决心与意志。近年来在创新问题上更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揽扎实推进全面创新,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创新主体快速成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幅连续多年保持14%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从2000家增至近8000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创造了“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涌现了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磁浮技术、北斗卫星、深海探底钻机等一批世界先进科技成果。
湖南从不缺乏脚踏实地这一创新的核心气质。在引进科技企业上,湖南从不刻意追求“总部”或“第一总部”,而是愿意接受退而求其次的“第二总部”;在技术创新上,湖南从不求大求全玩概念,而是追求“枣花虽小结实成”的小而精、小而实,追求积少成多,追求技术沉淀,追求创新之花长远而坚实的绽放。也正是因为湖南的务实与踏实,使得上上下下形成了不追求一时一地光鲜和业绩的风气,而由此而营造出的创新氛围,所指向的正是厚积薄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