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版《大地颂歌》1月1日晚湖南卫视新年首映。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一台震撼心灵的史诗级歌舞剧。
以全面反映湖南精准扶贫历程为题材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自去年9月在长沙首次公演,到走进北京国家大剧院,八场演出场场爆满。这部反映脱贫攻坚的壮美颂歌,将脱贫攻坚涌现出的真实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艺术再现,展示了精准扶贫的决心和精神,传递了湖南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党的感恩之情,是对三湘儿女乃至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崇高礼赞。作品真情实感的演绎,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很多情节让观众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这部剧艺术感染力强,与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有密切关系。它有话剧的底子,有音乐剧的追求,许多唱段十分精彩,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和“大地赤子”两幕,运用多形式的轮唱和繁复的咏叹来强化表达,提升了艺术张力。功能性鲜明的群舞,与抒情性强烈的艺术化舞蹈相呼应,增强了观赏美感。还有,引入了电视的表现手段,苍山如海、大地辽阔、苗寨古朴,尽收眼底,美景的冲击力极强。传统艺术手法与现代技术的珠联璧合,增强表现力,使观众顿生崇高感。
故事的还原性,是打动人心的硬支撑。剧中的龙书记,在扶贫路上,一直坚持默默付出,在挫折和阻碍面前也毫不退缩,这些来源于“实景”的扶贫故事,最能传递真挚的情感,让人忍不住动情。黄诗燕主政炎陵8年多,走访过54个贫困村,强力打造扶贫产业,“炎陵黄桃”一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特色产品,综合产值20亿元,近六成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8800元以上,被称为“最美扶贫书记”。那些数字未必能入戏,但却蕴藏着让人动情的故事。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这部剧在跨年节点上搬上屏幕,不只是搅动人们的回忆,恐怕更有深意在。脱贫攻坚完胜后,接下来怎么干?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就是“三农”的重中之重,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贫困帽子摘了,并不等于可以松口气,守住成果和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只有让乡村振兴接上手,继续奋斗,才会有农村的“富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