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创业热点 > 创业资讯 > 创业热点

积极引导大学生 乡村创业带动就业

作者: 日期:2021-01-04 21:47:21 人气:415588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同时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合理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带动就业,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的必要性

创业就业空间分布不平衡,多数集中在城市和非农产业。2019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8%,与全国水平和其他沿海经济大省相比,我省大学毕业生创业比率偏低。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从流向地区分布看,2018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在珠三角的占就业人数的82.65%,而流向粤东、粤西、粤北的毕业生仅占10%左右;从流向的行业看,流向农、林、牧、渔业的大学毕业生仅占就业人数的0.63%。人才在城市过度集聚不利于人力资源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也不利于激发地区创业活力。合理引导大学生到乡村创业有助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此外,充分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能有效促进乡村乃至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振兴发展。合理引导大学毕业生回流至乡村,能带动资金、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向,也有助于加快国内资源要素大循环和城乡融合发展。

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流向区域不平衡。广东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不仅低于山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大省,而且从行业流向来看,流向农业部门的比例较低,就业于农业部门的比例仅为山东和浙江两省的一半。从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各省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均相对较高。广东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省内区域不平衡性相较于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地更加突出,省内创业的地区选择向珠三角和粤东倾斜,而粤西和粤北创业活跃度相对较低。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显著。首先,大学生创业实现了自身就业,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整体就业率。在不确定性市场的冲击下,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缓解其就业压力,提高整体就业率。2018年广东省大学毕业生的未就业率为5.82%,远高于自主创业率,说明以自主创业方式提高大学生群体就业率具有较大潜力。此外,相当多的已就业毕业生处在较低质量就业状态,表现为他们对现有工作单位感到不满意,而自主创业是其由低质量就业转向高质量创业和就业的途径之一。因此,以自主创业方式促进大学生群体就业和提升就业质量对广东而言更显重要。其次,高校毕业生创业促进了社会总体就业率提升。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还为创业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提升当地就业率,更能促进乡村留住劳动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更多就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