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招聘现场,汇集了来自湖南495家单位的14184个岗位。其中年薪50万以上的岗位超过100个,最高年薪可达百万以上。”10月25日,在“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武汉站专场招聘活动推介大会上,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永军用“多、实、好、新”几个字概括了本轮招聘引才的基本情况。
优质岗位多,技术类岗位需求占比近70%
近年来,湖南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机械、先进钢铁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等13条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力、聚势而强。深入挖潜重大项目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一年来全省重大项目共归集岗位6万多个。当天的招聘现场,汇集了来自湖南495家单位的14184个岗位,其中近300家民营企业带来了8000多个岗位,占到企业岗位总数的3/4以上。
从岗位来源看,14家产业链“龙头”企业提供了1247个岗位,占企业岗位总数的12%;110余家科技公司提供超3400个岗位,占企业岗位总数的1/3。
从岗位类型看,技术类岗位需求占比接近企业岗位总数的近70%。
从岗位薪酬看,企业岗位年薪12万以上的共有5200多个,占企业岗位总数一半以上;其中年薪50万以上的岗位超过100个,最高年薪可达百万以上。
支持政策实,涵盖就业促进到生活保障6大类别
人社部门全面梳理和持续更新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涵盖就业促进、项目支持、创业扶持、经办服务、招录招聘、生活保障六大类别。
注重实际需要。比如,省属及地方国企每年60%新增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录;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时,范围涵盖近3年内毕业的毕业生;鼓励引导优秀技能人才越级考评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等。
注重精准滴灌。比如,设立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对创业团队单次投资最高50万元、创业企业单次投资最高100万元;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可申领5000-20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列入国企“英培计划”的人才,一次性给予3万-6万元生活补助等等。
注重系统集成。完善创业在湘服务平台,孵化基地入驻等“一网通办”;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试验测试设备共享;符合条件的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可在六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畅通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职称评审通道等等。
创业环境好,湖南高位推进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让创业有资金、有支撑、有平台。
在资金方面,湖南设立了专门面向大学生的投资基金,已支持创业项目2934个,累计投资1亿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额同比增长55.11%。
在创业支撑上,目前湖南共有各类创业孵化基地419家,在孵项目15522个,专门开发创业工位5000个。这次招聘会,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天心创谷孵化基地等8个创业孵化基地共带来创业工位1560个。
在创业平台上,“创业在湘”公共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找政策、找导师、找资金等“七找”服务。一年来全省新增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近1.4万个。
招录机制新,不断提升求职和招录效率
湖南不断创新招录方式,提升求职和招录效率。
完善分类招录机制,既有机关事业单位的招录岗位,也有民企和国企的招聘岗位;既有面向特定群体的专项计划,也有为青年提供的创业工位、见习岗位。2026年招录公务员1.1万名,90%的职位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
完善联合招录机制,在高校等事业单位设定产业关联岗位,校企携手联招联用,待遇双边享受,推进科研成果即研即转。
完善直通招录机制,设立事业单位招聘“博士直通车”专区,专家视频连线开展学术考核,高效匹配岗位,快捷对接入职。
完善线上招录机制。开发上线“留湘来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在线提供岗位推荐、简历管理、政策解读、AI服务、面试测评等五大服务功能。建立就业岗位信息发布机制,累计发布37.2万个就业岗位信息,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招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