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日前,湖南省长沙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推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开展专题协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次日作出相关批示,表示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市政府要认真研究,积极吸纳借鉴。
这一速度,体现了长沙市对青年人才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也是长沙党委政府对市政协调研协商成果的充分肯定。
去年9月9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岳麓峰会上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到湖南创新创业的邀约。省委、省政府压茬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长沙是点、全省是面,要通过“点上开花”带动“面上结果”,鼓励长沙在推动“背着双肩包来湖南创新创业”战略中走在前、作示范。
为推动更多青年人才“打拼长沙”,市政协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推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确定为重点调研课题。调研组历时4个月,实地走访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等地,与高校、企业、创业者、劳动者以及市直部门负责人等座谈交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近年来,长沙通过政策引领增强支撑力、城市形象提升“青和力”、创业支持释放新活力、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力“四力聚合”,全力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在湖南出台“七个一”支持政策之后,长沙迅速细化51项具体落实举措,并发布诚意满满、干货十足的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等政策;各区县(市)同题共答,“金种子”“满天星”等支持计划接连出炉。政策矩阵、城市磁场、支撑链条,彰显了“在长沙,都实现”的强大韧性和无限可能。
然而,调研组发现,尽管长沙创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仍面临创业生态未形成“热带雨林”、供需失配的结构性矛盾、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滞后等问题亟待破解。为此,调研组围绕实施“青创未来”工程;实施“万岗募集计划”;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构建新业态“保障盾牌”;推动服务提质增效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随着长沙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不断壮大,新就业形态群体权益保障亟须重视。市政协常委刘新远建议,出台长沙市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标准指引,开展送安全实训入企,引导购买意外伤害险,规范劳动基准和安全保障制度。
长沙已形成“网红城市”品牌矩阵,城市知名度如何有效转化为人才吸引力?市政协委员梁希颖建议,重塑城市IP,通过构建品牌引力、社群活力、产业张力“三位一体”的“青和力”生态,让长沙成为青年“近悦远来”的梦想之城。
如何让“政策包”精准滴灌创业“金种子”?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云华建议,优化政策工具,合理调整创业补贴区间,增加示范项目,拓宽试点推广范围,推动大学生创业更好对接市场,设立“创业节”和“创投日”,进一步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选择在长沙启航,是我最正确的决定。”从黑龙江跨越2700公里来湘创业,大学生创业代表吴直彦表示,母校湖南大学为他种下了创新基因,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则为他催开了创业之花。结合实践经历,吴直彦建议,构建“产学研用”中试转化闭环,打造生物类专利审批加速通道,让更多青年创业故事在湘江之滨绽放光彩。
“扩大海归人才就业圈”“建设‘AI城市超级大脑’”“加快长沙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再造”……会上,政协委员、高校学者、行业专家、青年创业代表从不同角度献计献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
“要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长沙发展现实需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这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吴桂英认真听取了与会人员发言,希望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在优化规划编制、推动政策落实、强化宣传引导上凝聚更大合力,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市政协主席陈刚表示,将抓紧抓实专题协商的“后半篇文章”,做到党委、政府中心任务推进到哪里,就把人心、共识、智慧、力量凝聚到哪里,不断干出新时代省会政协新样子。